如何制氢?
当今,制氢方法多种多样,创新实践也不断涌现。从经济性、技术水平、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角度来看,利弊并存。因此必须综合考量,才能实现高效制氢。
简述
- 从技术水平、经济性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,制氢方法各有不同。
- 氢气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清洁燃料。但是氢气制取和储存的基础设施普遍缺乏,这是阻碍氢能广泛使用的一大难题,有待解决。
- 蒸汽甲烷重整或其他重整过程生产灰氢和蓝氢,这是目前工业生产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氢气类型。
- 甲烷热解产生蓝绿氢(又称绿松石氢),天然气在高温条件下热分解成氢气和固态碳,相比于气态碳,更容易进行碳捕集。
- 绿氢通过电解被分解成氧气和氢气,可再生能源为分解过程提供动力。
- 核能制氢、光解水制氢、生物和生物质制氢等方法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,应用较少。
制氢注意事项
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,工业领域开始使用可持续能源,氢气是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。然而,燃料的发展潜力取决于高效、经济、环保的生产方法的开发和实施。
同传统化石燃料相比,制氢用电的单位成本不具备竞争力,这是突出缺点之一,制约了氢能的推广使用。因此,税收减免 和其他政府激励措施 是大力发展氢经济的切实有效举措,有助于节约氢气制取和氢能利用成本。
从技术水平、经济性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,制氢方法存在差异。网页为常用制氢方法概览,其中包括部分正处于开发阶段的试验方法。
化学性质
作为一种能源载体,氢气的优势明显:
- 同传统燃料相比,单位质量的氢气能量含量更高
- 使用氢燃料电池,有望实现零碳排放
- 长期储存时不会发生能量衰减,这是与电池相比的一大优势
- 应用广泛,包括运输和储能
然而,要在工业领域内推广使用氢气仍面临诸多挑战,主要集中在可用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等方面。
同无铅汽油相比,氢气的质量能量密度较高,体积能量密度较低。单位质量下,氢气的能量密度约为汽油的三倍。因此,特别适合对重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(比如长途运输)。
但是,氢气的体积密度较低,储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,包括带压储存氢气,或者利用低温深冷技术液化氢气。上述方法提高了氢气的密度,也增大了操作的复杂度。改变并保持氢气的受控状态不仅需要耗费能源,而且离不开专用基础设施。此外,氢气易燃 —— 小分子量,易发生泄漏 —— 在整个价值链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协议。
灰氢和蓝氢
灰氢是目前工业领域内最常见的氢气类型,主要通过蒸汽甲烷重整(SMR)和自热重整(ATR)两种热化学工艺生产。
蒸汽甲烷重整(SMR)和自热重整(ATR)都使用烃类气体原料,一般是天然气,其主要成分为甲烷(CH4)。在蒸汽甲烷重整(SMR)过程中,预热处理后的甲烷进入重整装置,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高温蒸汽(H2O)发生化学反应。在自热重整(ATR)过程中,蒸汽和指定体积的氧气(O2)原料进入重整装置, 发生自燃。不同于SMR甲烷重整过程,ATR无需外部供热。
在严苛过程温度条件下,这两种工艺使用的催化剂都会促进重整装置内的甲烷和水分子分离,破坏它们的化学键。热裂解产物包括所需的氢气、一氧化碳和微量二氧化碳气体。通常,重整装置下游的吸附床直接吸收含碳气体,氢气流经重整室后被储存起来,后续按需使用。
二氧化碳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的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氢气被称为“灰氢”。如果二氧化碳(CO2)能够被封存,产生的氢气就是“蓝氢”。
自热重整(ATR)无需外部供热,比蒸汽甲烷重整(SMR)更节能。此外,有效控制重整装置的氧气进气量大大减少了一氧化碳排放,产生的二氧化碳比SMR更加纯净。因此,制取蓝氢是理想的选择。然而,ATR的监控更加复杂,尤其是燃烧过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。
深度分析
同蒸汽甲烷重整(SMR)装置相比,自热重整(ATR)装置有效控制氧气进气量,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加纯净,是制取蓝氢的理想选择。
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有效性和可扩展性决定了蓝氢的环保可行性,仍需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。
蓝绿氢(绿松石氢)
绿氢
绿氢是公认的可持续再生氢气的黄金标准,通过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。
在水电解过程中,电力作为能源,将水分子(H2O)分解成氢气(H2)和氧气(O2)。电解槽由两个电极(阳极和阴极)和电解质溶液组成。电解质是导电溶液,加速离子在电极间的移动。
系统接通直流电后,阴极发生还原反应,得到电子。聚集电解质溶液中带负电荷的阴离子,填补阴极得到电子后留下的空位。阳极发生氧化反应,释放电子,促进电解质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向阳极移动。
在阴极上,带正电荷的氢原子 (H+)得到电子后产生氢气;而在阳极上,水分子失去电子,释放氧气,推动氢离子向阴极移动。
最终结果是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子。绿氢被封存,氧气排放至大气环境中,不会污染环境。
如果存在多余的可再生能源,绿氢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储能途径,后续按需向电网供电。不同于电池内储存的电能,氢气储能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衰减,特别适用于季节性储存或长期储能。
深度分析
不同于电池内储存的电能,氢气储能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衰减,特别适用于季节性储存或长期储能。
根据热力学定律,水电解生产氢气所需的能量大于产品自身的能量。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的最新估计结果指出:水电解效率约为70-80%,表明过程中部分可再生能源转移至氢气产品中。
不仅如此,电解槽基础设施尚处于起步阶段,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持续效率提高。
其他非常用方法
非常用方法包括核能制氢、光解水制氢、生物和生物质制氢。
核能制氢
核能电解水是大规模零碳制氢的潜在方式 —— 又称“粉红氢” —— 正处于新兴阶段。核电站连续运行,为制氢过程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,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。然而,公众对于核安全、核废料处置、核扩散可能性仍存担忧,阻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。
光解水制氢
使用半导体材料吸收太阳光,无需通电即可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。光子照射到光触媒半导体上,激发出更多的自由电子,电子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,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。
这一方法离大规模推广还有很远的路要走,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,开发出性价比更高的光触媒材料。不过早期试验表明,其效率远远高于利用直流电电解法。
生物和生物质制氢
生物光解法是未来制取可用氢气的另一种小众方式,利用自然水体中藻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制取氢气。酶催化反应也可以实现生物质或水制氢。
上述方法目前属于试验阶段,探索各种氢气制取方式和极限对于发展氢经济非常重要,因为氢经济是减少工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的高效且可行的基石。
有效利用生产方法
有效制取和使用氢气需要全面考量财务、技术和环境因素,以便明智决策。改进并丰富氢气制取方法有助于提高氢气在各类应用中的可行性。
现阶段,使用蒸汽甲烷重整(SMR)和自热重整(ATR)生产灰氢最为常见,但政府的税收减免措施旨在激励扩大蓝氢生产,利用碳捕集技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。利用可再生能源水电解法制取绿氢是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,但其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有赖于进一步技术创新。
甲烷热解制氢、光解水制氢等新兴方法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替代方法,但仍处于起步阶段,需要进一步开发。推动氢经济发展,让氢能成为可持续能源基石,必须采取全面的方法,包括多样化的生产方法、政策支持和持续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