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池引领储能发展
电化学电池诞生于一个世纪之前,当下全球利益相关方力争实现宏伟的碳中和目标,其重要性与日俱增
简述
- 电池在电气化交通运输和电网储能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可以平缓太阳能、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的输出,确保电力供应稳定。
- 人们会针对具体应用需求定制电池结构,但电池主要分为原电池、充电电池和储备电池三大类。
- 锂电池性能优秀,适用范围宽广。
- 根据不同的用途选择电极材料,各有优缺点。
- 充电电池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,销售收入达到84%的市场份额。在常见的四类充电电池中,锂电池是推动行业近期大幅增长的主要力量。
- 电池技术在实验室频繁取得突破,通常得益于使用不同的原材料,这也证明了电池产业具有长期增长和持续发展的潜力。
电池的定义
抽水蓄能电站使用水力发电机,利用上下两个人工湖泊组成的双水库系统发电。在用电高峰期,上池水库放水发电。如果电能过剩,水会被抽回并储存起来,以备日后使用。
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
有哪三类常见电池类型?
电化学电池可以分为原电池、充电电池和储备电池三大类,其内部结构存在差异。基于所使用的金属和电解质材料,以及电池的最终用途进行分类。
原电池:一次电池
原电池又名一次电池,不支持充电操作,使用后直接丢弃。手电筒等便携式设备和其他大型电子产品通常使用原电池。包括干电池、碱性电池、锌电池和锂电池等。
碱性电池是最常用的原电池。也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选择,在整个使用寿命内始终保持稳定的放电率,性能可靠。碱性电池虽然使用方便,但不能多次充电,并不是环保选择。
充电电池:二次电池
充电电池又被称之为二次电池,支持多次充电,可以重复使用。不同于一次性使用的原电池,充电电池利用外部的电能实现逆向电化学反应,实现多次充电。电池的化学结构各式各样,有铅酸电池、镍镉电池(Ni-Cd)、镍氢电池(Ni-MH),以及锂电池(锂离子)。通常,充电电池的价格高于原电池,部分电池还需要进行适当的防过热处理,避免过热引起火灾或爆炸。
储备电池:三级电池
储备电池非常少见。同原电池和充电电池的最大差别在于,储备电池在激活前内部组分保持分离状态。通常,将电解质与其他组分隔离开来。
储备电池避免了电池的自放电问题,有效防止化学特性劣化。大多数储备电池都是热敏电池,一般只用于军事设备。
文章还重点介绍了最常用的可充电的锂电池(锂离子)。
锂电池的应用
锂电池使用寿命长,能量密度高,电压性能理想,是各类应用的首选。涵盖迷你助听器、手机、计算机、电动单车、电动汽车,甚至大规模电网级储能应用。
深度分析
锂电池使用寿命长,能量密度高,电压性能理想,应用非常广泛。
电池内部有哪些组成部件?
通常,锂电池的阳极(负极)和阴极(正极)使用不同的材料。电极可以选用任意导电材料,比如金属、半导体、石墨或导电性聚合物。
正极材料决定锂电池的性能、充电次数和使用寿命。阳极和阴极之间注满电解质,运输带正电荷的锂离子,隔膜阻止电池内部的电子运动,仅允许锂离子通过。
阳极
带负电荷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,释放电子,电子向外运动。大多数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使用石墨混合卷材,是地下开采的天然石墨和加热石油焦提取的合成石墨的合成产物。石墨混合卷材为多层内部结构,充电时锂离子运动至分层结构内,放电时反向运动。
阴极
阴极是电池正极,发生还原反应。锂电池可选氧化钴锂、磷酸铁锂、镍钴锰酸锂等多种阴极材料。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,阴极的晶体结构接收或排放锂离子。
锂电池制造商需要高纯度的优质矿物原料。因此,阴极和阳极成本超锂电池制造成本的一半。精密组装阴极、隔膜、阳极和集电器,包括单个组件放置和包裹操作。
充电电池的开发
锂电池已问世近30年,实现了指数级增长。
铅酸电池、镍镉电池、镍氢电池等其他电化学充电电池的历史已超过一个世纪。以下将逐一分析它们的利弊。
铅酸电池
19世纪末发明的铅酸电池至今仍在广泛使用。这类电池具有高成本效益,可回收再利用,无需复杂的电池维护管理系统。相比之下,能量较低,充电次数有限。铅酸电池为轮椅、高尔夫球车、应急照明和内燃机提供动力。众所周知,铅是有毒元素,因此铅酸电池需要专业的报废处理。
镍镉电池
镍镉电池由氢氧化镍、金属镉电极和碱性氢氧化钾电解液组成。突出优点的充电速度快,缺点是自放电率高。同铅一样,镉属于有毒元素。
镍氢电池
镍氢电池的性能明显优于镍镉电池,其单位充电密度提高30%,自放电速率大幅降低。不过,充电时间较长,反复充电后容量下降明显。
锂电池
与其他类型的充电电池相比,锂电池引领现代充电电池的发展方向。与前三种电池相比,锂电池性能更加优秀,具有高能量和功率密度,以及出色的重量能量比。不过,锂电池极易燃,必须采取电路保护措施,谨慎操作。
新前沿技术
新一代创新锂电池即将问世。比如锂硫电池,放电时锂阳极被消耗,硫转化成各种化学化合物。固态电池也极具潜能,但尚未从实验室正式转入产业化生产应用。
深度分析
可持续电池矿物原料的提取和加工需要考虑原材料供给、处置和回收再利用。